伊朗这个国家-神圣无花果的种子

日志

伊朗这个国家-神圣无花果的种子

标签:随记 伊朗


seed.jpg-58.8kB

周末花了一点时间看完了这本伊朗电影,虽然没能很好的理解题目的意思,但是电影中描述的场景像是涟漪一般无法平息。这部电影表面平静,内里却暗藏着汹涌的力量。它没有急于开花结果,而是缓缓地、甚至有些隐忍地向我展示了一个家庭在社会巨变中的挣扎,以及人性在信仰与现实夹缝中的彷徨。电影的影像风格一如既往地充满了伊朗电影的诗意。那些空旷的街道、摇晃的手持镜头,还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喧嚣,都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这正是伊朗电影的魅力所在——它从不急于说教,而是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逼着你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继续阅读

草民

日志

草民

标签: 读书


s34876331.jpg-46.3kB

可能是缺少一种心境的问题,这本书没有很好的去品味,只能算是走马观花的读完。《草民》与此前的《皮囊》《命运》构成“故乡三部曲”,《草民》是一部关于“家乡”与“来处”的深刻叙述,它讲述了东石镇上不同人物的生命故事,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坚韧。

继续阅读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困与忙碌的

日志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困与忙碌的

标签: 读书


51849653.jpg-22.7kB

“Scarcity”这个单词的解释有一种数量层面上的供应不足或者短缺。并不是一些心态或者心情上的问题。在中文的语境下,“稀缺”的翻译会让人觉得就是自身缺少了什么关键因素,而不是短缺。在《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困与忙碌中》这本书里,作者深入探讨了稀缺如何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书里讲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贫困和忙碌不仅仅是经济条件的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困境。人一旦陷入资源短缺的状态,就容易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眼前的紧迫需求上,顾不上长远的规划。这其实是一种被短缺压迫的感觉,让人难以抽身,甚至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