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我了解的中国钢铁-技术革新
标签:铁矿石 大宗贸易 钢铁 技术
上篇说到环保问题,环保问题的思考带来的最直接的就是技术革新问题。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应用材料之一,从基础设施和运输,到储存食物的锡铁罐,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钢材,我们可以创造庞大的建筑物或精密仪器的微小零件。钢是强大的、多功能且能无限循环使用的材料。钢的出现先产生了铁,钢和铁的区别主要是在于碳元素的含量,他取决了钢的硬度。从起源来讲,至少这门技术已经有了4000年的历史。中国也是最早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的盔甲,宝剑等都体现了这一点。钢铁更是催生了战争,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钢铁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细想一下,那些发动战争的国家,德国、意大利或是日本无不是在那时候的钢铁领域保持着巨大的消耗和技术发展。因此对资源的渴求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当然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知道的不多,而且也不系统,很多知识是依靠业务需要断断续续的学习和补充完善。在文章的后面我也会贴出一些文档供下载、学习。
回到本文的主题,技术革新的发展趋势正在进行着中国钢铁行业优胜劣汰,同时伴随着环保政策的打压,相信中国的钢铁行业是会更健康有序的发展。为了可持续的长期发展炼钢产业,技术一直是必须要迭代更新的。提到最好的钢铁,多数人会想到德国。比如不起眼的厨房刀具,德国的品牌WFM(福腾宝)、Zwilling(双立人)一直受到青睐,其次恐怕就是日本刀具了。但是中国作为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并没有太多的知名度,恐怕这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人们的认知。
中国现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产量国家也毫不奇怪。目前全球的铁矿石产量大约一年20亿吨,至少有10亿吨在中国被使用。中国正在处于转换成本最有利的时机。因为每次一的技术创新会带来巨大的成本产生,这就相当于是一种投资风险。恰好中国拥有着众多的钢厂。宏观上讲,拥有着足够多的试错成本,当然可以在未来统治这个行业。先看看历史的故事。
奥地利1952年发明顶吹纯氧炼钢技术后,日本于1995年只花了126万美元就引进了该项技术,跳过了平炉技术,在新建的炼钢厂中普遍采用了这项技术,使总炼钢能力的75%以上采用了新技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美国钢铁业由于已建立的平炉炼钢厂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不必再增加新的能力,而已有的平炉设备投资巨大,提前报废损失太大,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仍以平炉炼钢为主,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未将平炉技术更新完毕。
当下,政府的大方向正是要淘汰过去落后的设备和产能。这会出现一部分钢厂看中眼前利益,赚今天的钱不考虑明天;另外一部分钢厂通过技术的投入想办法赚未来的钱。我们不必去评论谁对谁错,因为上面也提到了,技术升级也是有风险的。可就在前几天,唐山港口的关闭间接地造成了中国钢厂更需要进口国外钢坯。似乎这明明是中国的强项,却变成了别人赚钱的机会。China still seeking steel billet imports from Argus Media
看看中美贸易战期间的一篇评论,下图很明显的看到大多数领域都需要用到钢材。辅助于高科技的技术和生产力。由此可见,中国钢铁业的未来空间其实非常大。
如果说中国钢铁已经在很长时间占据产量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能有很高的收益。因为炼钢的原料,主要是铁矿石大量依赖进口。燃烧铁矿石就会带来污染。这就需要质量非常好的铁矿石或者提高技术来弥补自然矿石的缺陷,Pallts报告指出自7月份以来,唐山和其他主要工业区的钢厂和铁矿石烧结减少空气污染的可能性使得市场参与者和分析师认为可能会降低整体铁矿石需求。这就导致了一些盈利生存的问题。中国的H2产量在过去连续三年高于相应的H1产量,钢铁工业减产的目标是清除空气污染,中国越来越多地进口铁矿石颗粒和高品位矿石,以及更高质量的炼焦煤。普氏TSI IODEX 62%Fe在2018年下半年平均价格为69.11美元/干公吨,2019年1月为91.40美元/干公吨。这使得提高沿海和内陆地区工厂的效率成为了盈利的关键。钢厂盈利能力下降以及投资者在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中倾销原材料,上半年以惊人的涨势铁矿石价格又回落到了100美元/干公吨以下。总体而言,中国在如何强制削减钢铁工业的方法上变得更加技术化,允许取消或放松对性能和空气质量检查的限制会是另一个难题。这也正是技术革新的重要意义所在。
相关资料:
钢铁白皮书 点击右上角skip this ad后下载
钢铁生产工艺流程(连铸之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