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来临的印度制造

即将来临的印度制造

标签:读书


image.png-205.8kB

2019年即将结束,也不知怎么的,这本书没有想象中那样按时看完。最近也总听朋友说起一些生意上与印度发生价格竞争的故事。这倒让我更愿意多花点时间去思考印度这个和中国一样有着巨大人口的国家。如果说当下制造业的五十年是中国的,那么五十年后中国的制造业又是否还有优势?印度真的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对手。单从大宗原材料的消耗上讲,印度已经从一个原料出口国变成了原料进口国。原油、铁矿石、煤炭等的进口量都位列世界前列。而且各种采购价格还偏偏略高于中国,无形中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在普通中国人的印象里,印度会被概括为脏乱差。新闻里也报道说因为没有足够的公共厕所,奥运会也躲开了印度。加上宗家的矛盾和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中央和邦的关系,使得任何一个决定在印度都是那么的艰难而痛苦。但是这本书中的公司案例又恰恰颠覆了你想象中的印度,那里又有很多富有创新和决断力的企业。比如说世界第一的钢铁企业,阿赛洛米塔尔钢铁,你都已经无法判断这究竟算不算是一家印度企业。还有著名的塔塔钢铁。仅仅从钢铁行业看,印度的兼并和整合比中国要走的早的多,而且更具有远见,也更具有独特性。印度企业家往往先将企业做成全球公司,再考虑回到印度发展。如此一来,国际性企业的做法,无非就是会利用印度本土巨大的开发潜力,持续在钢铁领域保持领先。更可怕的是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改革还让印度制造业慢慢吸引了海外投资。比如说富士康(Foxconn),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代工制造商,已经逐步在扩大印度的生产制造。说不定某一天我们的iphone手机就有了印度制造的标签。

居安思危,这本书列举的案例是一个具有巨大研究价值的,无论是在政策制定和规划未来上。其实中国并不一定真的领先很多。综合分析印度有两大优势:语言和劳动力。英语语言带给印度人民的就是更多先进的教育和更多的工作机会。之前在迪拜也看到更多的印度劳动力,问其原因无非就是懂英语。另外在顶尖学府的论文或者教育上,英语能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先进的技术,无障碍的交流和研发。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医药,软件等高科技领域。加上印度众多的海外移民,这是悄然崛起的底气。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充足,印度每年有1000万青年工人加入劳动力大军,只有制造业的方法来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

相比中国成熟的制造业,目前中国更需要的是全球化企业。从一个全球化的角度去创立公司,去管理公司。也许印度已经悄悄的领先了。比如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至今还没有说哪一家企业的全球化做的很成功。或许阿里巴巴还算可以,或许抖音正在成为一个突破。但是印孚瑟斯(Infosys Ltd)却遍及全球,并扎根中国多年。我想这本书的意义也正是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