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盒子——领导与自欺的管理寓言
标签:读书

所谓跳出盒子,像是一种比喻,这个盒子其实看不见摸不着,而且这十分微妙。要讲清楚也确实不易。这本书运用了讲故事的方法解释了这一复杂的行为。这些商业行为最终的结局方式还是最原始的面对面交流。最基本的核心还是人和人的关系。这个方法是适用于所有人际交往场合,公司同事间也好,甚至生活中的亲密关系也好。了解了这个概念,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盒子”,并且努力让自己“走出盒子”、“留在盒子外”,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自我认知,而不会在自己的思维泥潭中越陷越深。
应付别人和试图改变别人没什么两样,它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继续责怪别人,结果只会刺激别人也困在盒子里。
高管之间通常有着默契,倒不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猜想是因为他们都在盒子里的关系。实际上,如果你为自己身处盒子中感到苦恼,那么你苦恼的时候你就已经走出了盒子。事实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开始思考,你就把别人从物体的位置提升到了和你平等的人的位置,你的关注点不再是为自己辩解,而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你已经走出了盒子。
怎样走出盒子
不管是在职场,还是面对我们的家庭,在盒子里都会对我们造成莫大的影响。它让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自我辩解,而非目标上,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工作不够专注、效率低下,家庭氛围紧张、感情淡漠。那么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站在盒子外,跳出去才能够避免这些麻烦。现在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真正困难的是一直在盒子外面
一个典型的“盒中人”,遇事总是喜欢推脱责任,说什么都是对的,从来不听从别人的建议。他现在想改变自己,从盒子里走出来并且持续的待在外面。他做出了几个举措:一是努力的向员工灌输他的思想;二是走亲民路线,平时和员工称兄道弟;三是把自己和员工的分歧置之不理。这三个方法看起来都不错,但是如果你的领导真的这样做,你会因此改变对他的看法吗?显然不会,因为他的着眼点都是在改变别人,真正有效的做法是改变自己。待在外面的办法就是接纳别人,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中,多听听别人的声音,同时要学会质疑自己,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对别人的指责都瞬间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