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
标签:读书
新冠疫情还在继续,这本书就恰好出现在了推荐书里面。也不贵,于是就出手买了。还有另外两本加缪的著作也一并打包。提一下法国的作家加缪,一位从小出生和长大在阿尔及利亚长大的作家,这点倒是有点像足球明星齐达内。于是这两位从小地方来到法国的人就有了一些比较类似的性格。例如,不喜欢公众媒体,不喜欢被贴标签,仔细想想好像他们都是默默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极少的去评论或者发出一些主流的声音。可是人们又极不情愿的将他们的成就加以概括。比如,把加缪形容为存在主义者。讽刺的是这个标签是加缪最反感,毕竟,那时一个主义,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简单而言,存在主义的重大主题为个人对于存在的恐惧,荒诞的感受;它反映人在面对世界时所感到的一种情绪:孤立无援、个人承担但无意义的世界荒谬而没有尽头、个人处于一种“被抛弃”的境地。只有保罗·萨特这样的哲学家才拥有这些。
在我读完《鼠疫》之后,感觉这就是当下正在经历的一切,可是它已经是这么久远的一本书了。内容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原来过着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着黑市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城中的风云人物;老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婪,每天都只是过着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一位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着无亲无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里厄医生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过自己的妻子却远在疗养院,生死未卜。
假如人终有一死,我们能够做什么吗?为什么要去那么做那就是责任。医生的责任就是治病救人,我们看到的是里厄医生最早发出了鼠疫的警告,被政府淡化掉以后,仍然不断的努力去救治。然后面临不断的失败,他还会不断的救治。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在每一天。当下的疫情也是在这种重复的境地成长。如果说疫情之下每个医生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患者,那么他们的失败又意味着什么呢?似乎胜利永远是暂时的,这不是停下工作的理由。疫情就意味着连续不断的失败。但是这个连续不断的尝试是谁驱动的呢?那就是苦难,对于一名医生,看到了太多如此苦难的场景,就是要不断的摆脱这个苦难,不断的去进行尝试。我们每天报告上的一个数字就是一次失败,而这可能还不包括医生尝试了更多方法以后的无奈结果。所以这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总希望世界是完美的,可是我们还是离完美差这么一点。人必然要死亡,这种不完美的世界会让人记住这一个个失败的人,对于医生,这是一种责任,我们终将会在若干年之后淡化新冠疫情,但是我们不会遗忘那些如此付出的人们。生活在周围的那一个个不断尝试失败的里厄医生。当然我们这不只是会记住医生,还有那些为此配合的人们,例如那些建造医院的工人,或者是给医院送餐的司机。这所有的一些都是责任和苦难的驱动。的确,我们面临科技发展等变化,可是城市里的人确实这些变化的发起者,我们有理由相信某一天,他们会为我们的城市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