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记VII
标签:读书
手里拿到的是《下厨记》的第七册,并不是说我已经读完了前面几册,因为能借到的就只是第七册,百度一下作者原来是在美国商务部工作,所以也就难怪对美国是如此的了解。特别是一些食材的英文,也觉得很有用。例如书中写到“烤蛋糕”、“烤薯片”、“烤火鸡”、“烤香肠”、“烤鱼排”都是“烤”,在英文中就分别为”bake”, “toast”, “roast”, “grill”和”broil”。作者还有一个自己的网站,不时的有更新,也是值得读一下:http://www.yuleshow.com/。第七册我还是比较推荐的,既写出了味道也写出了背后的文化。作者要是把中国美食的描写不仅限于上海和上海周边,想必再写10册也是轻轻松松。补充一些自己对书中一些食物的看法。
霉干菜还是梅干菜?就从小得到的认知,“霉干菜”是宁波、绍兴等地区所特有的,与“臭”的菜品,臭豆腐等对应,相对应的还有霉豆腐,霉苋菜梗。这些听上去不怎么雅观的形容词却造就了可口的美食。梅干菜一词的出现,应该并不是从江南传开的。是不是因为梅雨季节,也无从考证。但是如果在广东生活过,一定就会听说过梅州,知道岭南三大名菜之一“梅菜”。“梅菜”就是把梅菜晒干,就是“梅菜干”。记忆中,我第一次见到“梅干菜”这种写法也是在广东。单单从烧出来的味道来说,也是天差地别的。江南以咸为主,红烧是以煮或者炖。广东地区以蒸为主,梅菜做点缀之用。因此这并不是一样的东西。
另一样食物是三文鱼,去年的时候也引起过对三文鱼的讨论。特别是在冷冻食品上带有新冠病毒,所以一些鼓吹国产三文鱼的帖子就大行其道。在云南的丽江,甚至有一鱼三吃的招牌。可吃到的并不是三文鱼。国际上一般认知的三文鱼是大西洋鲑,英文salmon,这是地道的海鱼。而淡水养殖的,是叫虹鳟,英文Rainbow trout。外观与三文鱼近似,但绝对不是经典的三文鱼。味道也是天差地别,更重要的一点,为了健康,虹鳟切忌生吃,做熟了再吃。

在中国做吃货也是不易,不但要能吃,还要吃的正确。做吃货也是要多读书才行。有人就说了,吃点东西,用的了那么认真吗?了解那么多知识,吃着还累。这里我想说,恐怕这部分人还远不是吃货的级别。